轮滑、细高跟上塑胶跑道怎么管?上海徐汇滨江3.6公里沿岸自开放以来深受市民欢迎,成为游客户外活动、欣赏浦江美景的新地标:滑板广场、攀岩区、街头篮球,均成为沪上潮人新宠,沿江跑道更被誉为沪上“跑步胜地”,多次成为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等知名赛事的举办地。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正确利用这些空间。
这里的滨江道也成为滑板和旱冰爱好者的“乐园”。沿塑胶跑道行走,不久就遇到两名轮滑少女。“你们知道滑冰鞋不能上跑道,会对跑道有破坏么?”“不知道。”仔细观察发现,塑胶跑道上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滑痕、磨损和小洞,甚至有几条连续凹陷。一名市民评价道:“徐汇滨江开放较早,有自然磨损的因素,但人为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加速跑道的老化。”
杨浦滨江去年示范段全新开放,开阔、整洁,公共空间的设计还原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感,配合江面的渡轮和作业船只,别有风味。这里同样采用人为干预的方式来约束游客行为。一名滑着滑板的小男孩刚滑上塑胶跑道,不远处的保安就跑了过来:“别上跑道。”这名保安说,以跑道为界限,滨江空间靠里部分水泥地是可以遛狗的,临江那边不行。为了提示游客,塑胶跑道边立着牌子,标明“六禁”:禁非机动车、禁遛狗、禁轮滑、禁抛物、禁攀爬、禁车辆。
在滨江岸线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市代表、作家陈丹燕率先关注到这样一个问题:已经开放出来的公共空间,该如何保护?
“已经开放的滨江岸线,有很好的塑胶跑步道,这样的跑步道,严格来说使用者应该穿软底跑步鞋。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点。有的女士穿着细高跟鞋往上走,不小心就把跑道踩个洞,遇到下雨天雨水渗下去,那一块就可能发霉。”陈丹燕指出,还有许多儿童喜欢踩滑板、滑旱冰,这都会对跑步道造成破坏。“运动本身是有益健康的事,但是否可以划出特定的区域供这类活动。”
“我在伦敦时,见到过那里的公共开放空间公民守则,最早在1865年制定,有86条。其中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有着详细的规定,包括不能说粗话脏话、航模飞机不能飞入等。”陈丹燕表示,目前国内一些其他开放滨江的城市,也没有类似的守则。“需要的其实不仅仅是市民守则,因为还涉及外地的游客,所以它应该定位为公民守则,但又不该简单地成为一份没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参与杨浦滨江设计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章明教授也表示,公共空间该有自己的“使用手册”。“现在有些人觉得不应该约束得太多,但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就像一般产品会有说明书一样,公共空间面向公众,为了更合理、长久地利用,应该结合管理需求和设计特点,制定共同遵守的公约。”
章明认为,滨江地带的公约可以从几方面来考虑bat365。首先是安全性,滨江临水且有不少雕塑设计,因此应该有禁止翻越栏杆、禁止攀爬等安全提示。第二是卫生,如不能随手丢弃垃圾,遛狗时自行处理排泄物等。第三是行为方式,如散步区不能骑行和快跑、冲撞;滑板、旱冰应在限定区域等,通过一些区域划分和限定,来满足不同人使用诉求。第四是设施设备的保养,如杨浦滨江在设计之初,就设置了一些非灌木的草坪供亲子玩耍,但草地分为保养期和非保养期,保养期的草坪不能进入。第五是基本的文明规则,如不能赤膊、不要大声喧哗等。“有了公约,就提供了人们互相监督的依据,每个人都要遵守,也都有以公约为准则监督别人的义务。一旦发现有违背公约的行为,大家都有权进行批评和谴责。”
章明表示,作为公共空间,宠物与人和谐相处也是一种开放和文明的表现,按理说不该一禁了之,但前提是能不能做到戴好牵引绳、大型犬上嘴罩,处理好狗的排泄物。“适当的行为约束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通过公约制定让大家能更好地共享空间。”
作为徐汇滨江的建设方和管理方,西岸集团表示: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中心城区,如此大面积的滨水空间实属难得,自西岸公共空间开放运营以来,每日客流量较大,难免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但随着日常管理力度的增强,这一现象已经逐渐好转。
为了配合此次滨江贯通工程,西岸将全面升级公共开放空间的硬件设施,包括健身跑道翻修、攀爬墙等运动设施的改造,增加售卖、饮水、垃圾回收等配套设施,以及文明行为提示牌、宣传板等,补充和完善绿化种植。一方面,这将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和更美好滨水环境,另一方面,完备的配套设施也将为游客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有利于从根源上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新闻晨报 徐妍斐)